好山好水產好茶,車云山茶久負盛名。 又是一年采茶季。4月13日,隨州日報“我為群眾辦實事·融媒體公益行”報道組,來到隨縣草店鎮車云山茶場,體驗采茶、制茶的過程,品味車云山茶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韻味。 此時的車云山,山青茶綠,群峰靈秀,山上的梯帶茶園一片連著一片,漫漫風云里茶香暗溢。山頂之上,一座七層高的千佛塔巍然聳立,見證著車云山茶事的風風雨雨。據傳唐朝女皇武則天患上腸胃疾病,久治不愈,飲了車云山供奉的毛尖茶后疾病頓消,女皇鳳顏大悅,于是賜銀在車云山頂修建千佛塔,以彰茶功。飲茶很快從皇親國戚中傳播開來,一時引為國飲。我們眼前的這座塔,是仿唐朝舊制于2011年重建。 雨后乍晴,站在山頂,只見青山銜黛,風吹動山腰間的云霧,飛舞轉騰,猶如車輪滾動,據說車云山就由此得名。車云山位于桐柏山區,海拔近600米,坐落在河南省信陽市浉河區吳家店鎮、董家河鎮與湖北省隨州市隨縣草店鎮三鎮接壤之處。走在車云山的分水嶺上,可以一步跨在豫鄂兩省。山的西邊是湖北隨州——炎帝神農誕生地。中國茶發乎于神農,興于唐,盛于宋,是一部由藥用到飲用,由飲用到品賞,由品賞到文化的獨特歷史。神農嘗百草之旅,想必是從家門口就近先登車云山,最早在這里發現了茶葉及其藥用價值的吧。 車云山是信陽毛尖的發源地。這里山高林密,雨水充沛,土壤富含多種益生礦物質,早春晝夜溫差大,茶芽晝生夜儲,聚集了很濃的營養元素,堪稱采天地之靈氣,集日月之精華,成就了車云茶無與倫比的品質。車云山毛尖與信陽毛尖同根同源,享有盛譽。1915年,車云山茶參加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榮獲金獎。1956年,開國領袖毛澤東在北京品嘗了車云山明前毛尖后,稱贊“湯清葉綠,香高味濃”。1997年,車云山茶在中國國際茶會上獲金獎。 一條新建的475省道經過隨縣草店鎮車云山村,大約30分鐘可直達信陽。該村現有100多戶400多人,世代以種茶為生,種茶大戶有20多戶,現種植茶園面積4000多畝,年產干茶10000多斤。 雨前茶葉賽黃金。眼下茶農們正搶抓農時,采摘芽茶,制作精品茗茶。在種茶大戶黃開敏的茶園里,從隨縣本地和河南等地來的10多名采茶女,提著竹簍忙著采茶,一雙雙巧手在團團茶樹枝頭舞動,蘭指輕攏,摘下一片片新茶嫩芽,薄霧中的車云山更加生動起來。 “這里包吃包住,我一天能采鮮葉7—8斤,能掙200—300元!眮碜噪S縣唐縣鎮的采茶女徐秀平說。據了解,該村每年采茶旺季可帶動周邊400多人務工增收。 “現在這個季節,我們主要采摘一芽一葉、一芽兩葉的茶葉!”在黃開敏的指導下,記者客串起采茶女,過了一把采茶癮。 相比而言,該村黨支部書記周恩忠姐弟四人則是該村種茶大戶中的大戶。成長在世代種茶的環境下,他們立志建設車云山、發展壯大車云山茶葉,組建了車云山鄂豫峰茶業專業合作社。2005年,他們成立了隨州車云山茶葉有限公司,并投入資金,完成了從傳統手工制茶到現代化車間生產的轉變。 在該公司的制茶車間,記者看到,鮮綠的茶葉經過殺青、揉捻、烘干等程序后,變成了條索狀的暗色干茶。周恩忠說,制茶工藝主要是為了排除過多水分,提高茶葉的內在品質,收緊條索,定型和提香,便于沖泡和儲藏。 記者輕拈新茶沖泡入杯,鮮嫩的茶葉漸漸舒展開來,觀之、品之,正是“湯清葉綠,香高味濃”,如蘭在舌,沁人心脾。 目前,車云山茶葉公司自有和承包經營茶園面積1500多畝,年自產和收購農戶原料生產干茶近8000斤,特別是車云山毛尖茶很受市場歡迎!暗c信陽毛尖相比,我們在品牌知名度上還存在差距,導致出產的部分高端毛尖茶原料,被信陽那邊的公司買走了!”周恩忠不無遺憾地說。 草店鎮正謀劃做大做強車云山茶葉產業,帶動茶文化生態觀光旅游。草店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陽斌說:“下一步,我們將以組建鄉村人民公司為突破口,整合茶場資源,提升茶葉產量和品質,擦亮車云山茶品牌,惠及更多茶農,助力鄉村振興! “豫有信陽,鄂有車云”。期待車云山茶成為繼隨州香菇之后的又一張享譽全國的產業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