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入法,引領市民向上向善 ——《隨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將于7月1日正式施行 4月18日,市人大常委會舉行《隨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主題新聞發布會,解讀《條例》的必要性、形成過程、主要內容及特點等。 “《條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法入規,旨在以法引領市民向上向善,進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笔腥舜蟪N瘯貢L王定志說。 該《條例》將于2022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為什么要“促進”——推動全市精神文明建設法治化 文明行為促進是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與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品質、提高城市品位密切相關,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環境保證。 近年來,我市以推進文明城市創建為抓手,積極開展文明行為促進工作,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明顯提升,但一些不文明現象依然存在,且市民反映強烈,亟需通過立法予以規范。 市人大法制委員會主任委員、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王海濤說:“實行文明入法,將基本道德規范轉化為法律規范,是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適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現實要求,也是推動精神文明建設法治化的時代需求! 《條例》是我市制定的首部關于精神文明建設的地方性法規。從起草到正式出臺,歷經一年多的時間,經過多次調研、修改、審議等,目前《條例》已由市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通過,并經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全票批準,將于2022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條例》制定過程中,有關專家學者、從業人員和社會公眾積極參與、提出意見建議,體現了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是我市貫徹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法治實踐!蓖醵ㄖ菊f。 具體“促進什么”——明確11個方面的行為規范和2大方面的倡導行為 《條例》具體要“促進哪些行為”?聚焦全市文明建設難點和群眾關切熱點,《條例》從熱愛祖國、公共秩序、公共環境衛生、文明有序出行、社區公共文明、鄉風文明、家庭美德、文明旅游、文明就醫、文明上網、文明養犬11個大的方面,明確了公民需遵守的行為規范;從弘揚社會正氣、傳承優秀文化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兩個大方面,明確了鼓勵倡導的行為。 不同于以往重在明確“不能做什么”的“管理禁止型”立法,此次《條例》為“促進激勵型”立法,著眼“應該做什么”,注重引導和倡導市民追求文明行為。 “長期以來,促進公民自覺踐行文明行為大多以教育引導為主,剛性約束不夠!稐l例》運用法律武器,明確了公民的行為規范和從道德層面倡導的行為,具有鮮明的規正和導向作用,為制止不文明行為提供了法律依據!蓖鹾f。 堅持“問題引導立法、立法解決問題”,結合廣泛調研、征集的情況,《條例》針對市民反映強烈的噪音擾民、駕駛機動車不禮讓行人、不文明養犬、互聯網租賃車亂停亂放等不文明現象,進行了詳細的明確規范,并設定了處罰標準,使《條例》在依靠教育、勸導、激勵等“軟引導”的同時,兼具依法治理的“硬約束”。其中,《條例》對跳廣場舞、室內裝修等活動的禁止時間作出了明確規定。 如何保障“促進”——全民廣泛知曉、全社會共建 法的生命在于實施。圍繞“怎么促進”,《條例》明確了相關責任主體在推進文明行為促進中的職責、措施。 據介紹,我市將建立健全文明行為促進目標責任制、文明創建機制和獎勵幫扶機制等強化制度供給,教育、公安、城管、衛健、網信等重點單位將梳理完善各自在文明行為促進工作中的主要職責和重點任務,窗口服務行業、物業、景區景點等場所經營管理單位和共享車輛經營企業等特殊行業將突出示范引領作用,同時注重建立不文明行為舉報、記錄和通報機制,突出社會監督,引導全社會參與共建文明社會。 《條例》第三條規定“文明行為促進工作應當構建黨委領導、政府推動、社會共建、全民參與的促進機制”,首次將黨的領導寫入我市地方性法規,為黨委加強對文明行為促進工作的領導提供了制度保障。 市委宣傳部文明創建綜合科科長羅成表示,當務之急是充分利用各媒體平臺資源,多形式、多渠道宣傳《條例》,確保全社會知曉明了,為《條例》的貫徹實施打下堅實基礎,促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 |